Saturday, May 15, 2010

兩塊盧比的柿子

昨天我的印度好友兼保姆Deb在早餐後塞給我一顆圓滾滾,棕色外皮,與印度國球--板球相似度高達百分之八十的水果,還囑咐我「隔天下午才能吃」。

單就外表來看,實在很難判斷這屬於水果世界中的哪宗哪派;但既然我來自號稱水果王國的台灣,好歹也要猜上一猜。

「這是奇異果嗎?」雖然形狀不像奇異果的橢圓,外皮的形色與觸感幾乎一模一樣;

「不是;」

「那......百香果?」好吧, 既然不是奇異果,接下來就是形狀十分接近,可是外表大不相同的百香果;

「......什麼是百香果?」

算了,我放棄。

好不容易捱到今天晚上,謎底揭曉。大概是因為熟得恰到好處,兩手上下一壓,果皮連肉就應聲裂開。

是柿子。

與台灣的柿子比 較,印度的柿子個頭較小,皮也較粗而厚,表面長有細毛;然而果肉的甜美多汁,口感與在卓蘭鄉間買的現採柿子比起來也不相上下。

我一匙一匙地挖著剖開的柿子大快朵頤;Deb告訴我,柿子在西孟加拉是很常見的水果,一整年都可以採收;不過價格並不好,我手上這個跟板球差不多大的,市價大概兩塊 錢盧比;還有個頭再小一點的品種,價格只剩下一塊錢盧比;就算收成再好,一個柿子能賣到三塊盧比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有人運到加爾各答去 賣嗎?」「沒有,都在市場裡面賣;」「可是到城市裡面可以賣到比較好的價錢呀?」「太遠了,而且一個最多只能賣到三塊......」

一邊吃著便宜美味的柿子,我想起另一個親身經驗。

一個多月前,造訪位於村落間的Saree作坊。在只有幾坪大的空間內,正中央是一大塊以木框 架住的絲布,上頭畫有些許圖案;木框周圍散落許多的小亮片,有三到四位師傅正專注地照著絲布的圖案縫上亮片。一塊Saree往往長達五公尺以上,裝飾用的 亮片十分細小,絲布上的圖案又極為繁複;這份工作的辛苦可想而知。作坊裡的師傅說,一件Saree需要至少三個師傅連續三天,每天十二至十六個小時的工作 才能完工;而從學徒開始到真正出師,更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

「那你們的報酬怎麼算?」「每個禮拜的收入大概五十盧比;」「五十?那這樣一 件的售價多少?」「一千五百盧比;」「那收入怎麼這麼少?」

師傅繼續解釋整個Saree產業的「價值鏈」;Saree最重要的原料-絲 布,產地在西孟加拉旁邊的錫金(這也是為什麼"加工廠"設在這個省),在他們手中完成最重要的裝飾品縫製後,再交給加爾各答的大盤商做最後處理;由於這麼 花俏的Saree在西孟加拉並不受歡迎,最後的成品大多運往德里、孟買銷售,或再出口到其他國家。

「加爾各答的大盤商會定期來下訂單,我 們就照著他給的訂單跟設計圖作;」這位師傅計算,一件Saree的成本大約是五百盧比;即使以八百盧比的次級品價格估計,大盤商還是有將近百分之四十的利 潤率。

「既然這樣,你們為什麼不自己設計,自己賣呢?」「我們不會畫設計圖......而且跟大盤商合作那麼久了,如果開始自己作,就接 不到他們的訂單了......」

聽到這番話,我著實愣住了--這跟台灣的電子製造業有何不同?同樣是為別人代工賺取蠅頭小利,同樣看著掌握通路/品牌的下游廠商吃香喝辣,更同樣陷入不滿現狀卻又害怕改變的兩難困局。

台灣終究還是走了出來。一方面,長久代工磨練出來的彈性、成本控制、品質管理、模組化製造能力,即便為別人代工,台灣已然成為全球資訊工業的重鎮,成為品牌大廠不可或缺的策略夥伴;其次,大膽的廠商早就無所不用 其極地建立通路、打造自有品牌;捷安特、正新輪胎、宏碁都是被傳誦到爛的例子。

只可惜,不管是製造領域需要的紀律,或者行銷領域需要的創意,印度在這兩個例子中都付之闕如。

一個比棒球還小的柿子,如果農人與周圍其他的果園合併以擴大規模,就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品種改良或購買肥料及其他設備來提高產品品質(至少可以跟台灣的柿子一樣大吧!),也因為產量增加,更有實力打開行銷通路;同樣地,雖然Saree的下游通路被大盤商控 制,如能磨練自己的設計能力,或尋求與本地的設計師合作,以西孟加拉的八千萬人為目標市場,遲早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他們都擁有自己的一方稻田或一小間工作坊,收入雖不多但穩定,早已脫離極端貧窮的處境;另一方面,他們也知道應該要有所改變,就是少了那股推動改變的自我驅動力,使一切終究淪 為空談。

坐在只有我跟Deb的餐室裡,柿子早已吃完了,我開始向他介紹,在台灣我們怎麼把柿子做成柿餅,還想了很多柿子果汁、柿子果醬, 還有怎麼把這些柿子賣到都市海撈一票的鬼點子。

看著他似懂非懂的神情,我在心裡嘆了口氣。

一個兩塊盧比的柿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